第1137期:《郑州大学报》
郑州大学:第1137期:《郑州大学报》
  • 我校召开第三届第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

    摘要:我校召开第三届第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   本报讯 3月6日,我校第三届第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在综合管理中心第一报告厅举行。校领导刘炯天、屈凌波、李兴成、张倩红、谷振清、许东升、关绍康、吴宏阳、赵明皞出席会议,大会代表,省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各民主党派及统战团体负责人参加会议。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屈凌波主持开幕式。  上午,大会在雄壮的 《国歌》声中隆重开幕。  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兴成致开幕词。他指出,此次会议是我校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共商学校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更是保障教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建设发展,关系到全校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第三届第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以来的各项工作,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学校财务工作报告》,审议《提案工作报告》,共商学校改革和发展大计。他希望各位代表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从学校事业大局出发,认真履行职责,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深入讨论,多为学校发展建真言、献良策、出实招,不辜负全校师生的信任和重托。  校长刘炯天院士作了题为《求是担当,扎实推进一流建设》的工作报告。他回顾总结了三届二次教代会以来学校各项工作的推进情况,分析了学校一流大学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了2019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刘炯天表示,两年来,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学校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加快转型发展与内涵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序列,成为部省合建高校,凝练“求是担当”校训,确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开启建设百年高校新征程,形成以“一流大学”和“部省合建”为特征的内涵建设发展新格局,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他把两年来的工作体会概括为“六个作为”:一是坚持政治站位,强化学习,扎实作为;二是坚持文化建构,立德树人,求是作为;三是坚持人才强校,营造环境,真诚作为;四是坚持开放改革,搭建平台,奋力作为;五是坚持改进作风,务实重干,担当作为;六是坚持依靠师生,凝心聚力,共同作为。  在深入分析当前学校情势后,刘炯天指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学校跨越90年办学历史、进入百年建设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一流大学建设与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一流建设为主线,坚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坚持改革开放、稳中求进,坚持问题导向、攻坚克难,坚持推进研究型大学治理结构改革,坚持重点工作工程化,深入实施重点工作“十大工程”,强化学术提升与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奋力决胜“十三五”,为2020年建成国家的一流大学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刘炯天围绕“十大工程”对学校2019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实施高质量党建工程,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二是实施学术提升工程,冲刺一流学术发展目标;三是实施特色学科工程,冲刺A类学科建设目标;四是实施协同创新工程,推进重大项目突破;五是实施平台建设工程,推进治理结构改革;六是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完善德育文化体系;七是实施标准质量工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八是实施人才提升工程,努力支撑学科发展;九是实施开放提升工程,助推学校国际化发展;十是实施民生保障工程,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刘炯天强调,当前学校的发展处在关键时期,任务艰巨、形势紧迫,希望全体师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切实担当使命,敢啃硬骨头,敢涉深水区,同心同德,砥砺奋进,凝聚合力,在学校百年建设新起点上实现新作为,不断开创学校一流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第一次全体会议结束之后,各代表团召开分团会议,讨论 《校长工作报告》《学校财务工作报告》和2个报告的《决议(草案)》。  下午,大会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全体代表以举手表决的方式一致通过了《关于的决议》《关于的决议》。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大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随后,大会举行闭幕式,李兴成主持闭幕式。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谷振清致闭幕词。他指出,此次大会是在我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奋力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步伐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他表示,校长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三届二次教代会以来一流大学建设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学校建设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了2019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报告全面客观、求真务实、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催人奋进,得到了代表们的广泛认同。会议期间,全体代表认真履行职责,充分行使民主权力,围绕会议议题进行热烈讨论,结合学校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学校建设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他希望全校广大师生以本次教代会的胜利召开为契机,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凝心聚力、奋力拼搏,为早日把学校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大会在激昂的《国际歌》中胜利闭幕。  开幕式前,召开大会预备会议。会上,秘书处作大会筹备工作报告。全体代表审议通过了主席团增补人员名单,审议通过了大会议程和大会表决办法。两次全体会议前,还分别召开了主席团会议和各代表团分团会议,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

  • 我校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尽责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

    摘要:我校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尽责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   本报讯 3月3日和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先后在北京开幕。  我校参加此次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校党委书记牛书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全国政协委员、法学院常务副院长沈开举认真履行职责,精心准备议案、提案和建议,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审议 《政府工作报告》。  在河南代表团全体会议和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分组讨论、媒体开放日等场合,他们发表看法、提出建议,被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检察日报、大河报、大河网、东方今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等中央和省市媒体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受到广泛好评。  3月6日新华社报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网站、学习强国APP等转载做好“大”与“强”的辩证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河南代表团开放日侧记“河南是人口大省,但一流大学少、创新平台少、领军人才少,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把‘大省’建设成‘强省’。”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李红霞提出的“由大到强”的建议,引发了代表们的共鸣。  作为内陆大省、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如何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是近年来河南高质量发展“破题”的关键所在。开放日上,围绕人才建设、乡村振兴、对外开放等话题,代表们热烈讨论。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高等教育大省,全省高校数量已经位居全国第四位,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把人口红利更好地转变为人才资源,建好一批高水平大学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党委书记牛书成说。  作为河南高校的“领头羊”,郑州大学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但距离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仍存在一定差距。“高等院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阵地,也是聚集高层次人才的主要载体。河南还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打造以‘双一流’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留住更多省内人才,吸引更多外地人才,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为河南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牛书成说。  河南另一个“大而不够强”的痛点是农业生产。中原熟、天下足。河南素有“中原粮仓”之称,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而不优、大而不强”的问题成为河南农业“成长中的烦恼”。  做好“大”与“强”之间的辩证法,也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宋虎振思考的课题。他说,要实现由大到强的飞跃,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近两年,河南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用强筋、弱筋小麦种植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七分之一,不但更受市场欢迎,价格也比普通小麦每斤高出0.1元。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全省花生种植面积达到2200万亩,“小花生”也成了释放增收“大能量”的“金元宝”。  更多村集体经济开始在产业转型上下功夫。“2016年起,我们村开始转型发展生态农业,全村土地进行流转种植无公害软籽石榴,跟过去相比一亩地年产值翻了几番,现在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9000元。”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骄傲地说。  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这“三不沾”一度成为河南对外开放的劣势。近年来,河南紧抓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历史机遇,借助地处中原的交通区位优势,搭建起空中、陆路、网上和海上四条“新丝路”,引起在场不少媒体关注。  打一个28小时“飞的”,智利的车厘子就能飞越太平洋来到郑州;澳大利亚的蓝鳍金枪鱼经郑州空运分拨发往全国各地……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商务厅厅长张延明举出郑欧班列、郑州-澳洲货运航线的例子说,高质量对外开放为河南拓宽发展空间,引领着河南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稳步前行。(转载自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宋晓东、牛少杰、陈聪)3月4日《检察日报》第06版报道全国人大代表牛书成建议:加强检校合作培育法律人才“在‘双千计划’的基础上,建议最高检推动全国各级检察院尤其是省级检察院设立一批法学教育实践基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更多的卓越法律人才。”全国人代会召开前夕,人大代表们对检察工作有何评价和期许?近日,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党委书记牛书成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建言,加强检校合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更多的卓越法律人才。  一直在高校工作的牛书成对人才培养高度关注。2013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最高法、最高检等部门联合实施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的“双千计划”,河南省检察院和郑州大学密切合作,互派人员任职,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促进了法学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实践相结合,在培育卓越法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牛书成认为,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理论优势突出,建议最高检推动各地检察机关与高校相结合,共建一批检察理论研究基地,为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撑。  牛书成建议最高检推动地方检察院将专项业务培训或岗位技能培训等任务委托给部分高校承担,助力提升检察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在‘双千计划’的基础上,推动地方检察院设立一批法学教育实践基地,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培养更多卓越的法律人才。”  “加强检察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离不开法学、检察理论支撑;司法实践问题的研究也会深化法学研究教学工作。培养更多的卓越法律人才,理论和实践的培养同样至关重要。”牛书成表示,对检校深度合作充满期待。(转载自《检察日报》记者刘立新)3月6日大河网报道【两会时间】全国人大代表牛书成:推动一流大学建设郑州大学将重点做这5件事“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政治站位高、思路新、政策举措实,是一个接地气、鼓士气、得民心的好报告。我完全赞成。”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党委书记牛书成在河南代表团讲话中表示,推动一流大学建设,郑州大学将在高层次人才引培、学科实力提升、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和文化建设、社会经济服务、党的建设保障等五个方面着力。  牛书成说,作为一名来自教育战线的代表,听到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等,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郑州大学2017年9月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序列,2018年初进入部省合建高校行列。河南省委、省政府把“双一流”建设作为2018年全省十二大重点民生实事之一,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的若干意见,强化政策、资源和资金支持,教育部参照直属高校模式对郑州大学予以支持,推动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郑州大学去年以来在推动一流大学建设方面又有哪些大动作?牛书成在发言中给出了答案。  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魂,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我们坚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本科生招生规模全国第一,为河南贡献50%的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招生名额,承担了河南50%博士研究生、30%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2018年郑州大学的本科生在国内外相继考研、深造人数达到4200人,在全国高校处于前列。学校入选“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以郑州大学师生为主体的中国国家荷球队,在第十届世界运动会获得第5名、在国际荷球挑战赛获得第4名,创造了我国荷球的最好成绩。  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一年多来,我们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建设布局,在涵盖十二大学科门类的基础上,形成理、工、文、医、农协调发展的一流学科建设体系。新增十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增量居全国高校第二位,ESI进入全球前1%的学科达到六个。基础研究能力持续提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4项,分别位列全国高校第26位、第10位。  社会服务展现新作为社会服务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本质要求,郑州大学立足厚重包容的中原文化,建设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嵩阳书院、书法学院、老子学院等,实施“中国民族国家与历史文化认同工程”“河南红色文化凝练提升计划”,助推中原文化传承创新。郑大立足河南区域资源和产业优势,着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凝练形成新材料、工程安全与防灾、绿色高效农业等学科群,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互联互通。发挥学校9家附属医院集团军优势,依托附属医院创建五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牛书成表示,郑州大学十分珍惜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机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高质量党建扎实推进一流大学建设。  (转载自大河网 记者宋向乐)3月3日《光明日报》09版报道沈开举委员(郑州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提升领导水平落实依法行政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应树立正确的法治思维,进而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说到底就是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能力。在行政法治领域,按照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行政机关要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具体来说,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要做到行政主体合法、行政权限合法、行政程序合法,同时要求行政权力不得滥用,确保公正合理。  行政法治目标的实现,需要提升行政执法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行法律的能力,更需要提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法治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础上,加强司法和新闻舆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必不可少。唯有如此,才能形成监督行政的强大合力,依法行政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转载自《光明日报》 记者靳昊采访整理)

  • 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进行教学检查

    摘要: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进行教学检查   本报讯 新学期伊始,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进行听(看)课活动,对主校区教学准备工作开展了全面检查。  校党委书记牛书成来到化学馆101教室,认真听取了公共管理学院钟远征老师讲授的“逻辑学”课程。听课结束后,牛书成与现场师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对教师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表示肯定,提出教师在授课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学校要重视教室内外的文化环境营造。  在外出差的校长刘炯天院士专门了解开学前的教学准备情况,并指出要长期贯彻实施各级领导听(看)课制度,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切实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一流本科教育。  屈凌波、李兴成、贾少鑫、张倩红、许东升、赵明皞等在校校领导,一附院院长刘章锁纷纷深入课堂,全面检查了新学期的教学运行、教学保障、教学环境等。他们充分肯定了各院(系)的课堂教学管理工作,勉励师生在新的学期展现新学风、践行新要求、取得新成绩,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优化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校部机关各职能处室负责同志和各院(系)党政负责同志同时对四个校区的本科生教学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从听(看)课反馈情况看,全校师生在新学期伊始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饱满的工作学习热情。任课教师准备充分,教学秩序良好,学生认真听讲,出勤率高。  校领导在开学初期深入教学一线进行听(看)课活动是学校长期坚持的一项制度,是贯彻落实教育部“以本为本”理念的重要抓手,充分体现了学校对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学校将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秩序整顿工作精神,经常性、制度化开展课堂督查活动,全面提升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力量。(教务处)

  • 我校师生对全国两会召开反响热烈

    摘要:我校师生对全国两会召开反响热烈   本报讯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日在北京开幕。  我校师生热切关注两会的召开,校内各单位积极组织本单位师生员工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集中收听收看会议开幕式直播实况,认真学习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及时了解会议进程和各位代表的提案,并围绕两会话题展开讨论。大家纷纷吐露心声,表达自身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就的骄傲和自豪,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期盼。  校党委副书记贾少鑫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强调要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报告高举旗帜、团结鼓劲、求真务实,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提供了新遵循、提出了新要求,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建设一流大学的信心与勇气。我们要在发展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推进两会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宿舍、进教材、进网站、进头脑,为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中原学者、第一附属医院韩新巍教授表示,全国两会,可以说是全国人民最期盼最关注的政治生活大事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非常关注民生问题,我作为一名医疗工作和科技工作者感到十分振奋。相信此次两会能为国家的平稳快速发展制定出新的国策,为我们全面建成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经济强国、军事强国和医疗强国,打下坚实的政治法规基础。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臧双全教授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我国近几年在国计民生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现阶段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两会的胜利召开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我认真学习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深感自己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责任之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忠诚于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工作,产出一些真正有益于社会发展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艳敏教授说,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我和学生体会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及取得的成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新时代所释放的活力,并且更加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将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把两会精神及中央最新精神通过课堂主渠道贯彻到学生头脑中。  发展规划处处长张玉安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始终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等教育与国家和社会同向同行,在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双一流”建设。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黄大年、钟扬等新时代知识分子为榜样,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改初心,砥砺奋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贡献。  后勤管理处处长白玉柱说,过去一年,我国在经济社会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和成就,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中国让人倍感振奋和自豪。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上,几千名代表委员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积极有为、奋发图强的时代强音。开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的全国两会,既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又凝聚共识加强团结,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陈颖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向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向世界交出了优秀的“中国答卷”。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伟大的事业有党的正确领导,国家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也不会改变。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公共管理学院团委书记桂玲玲认为,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使我充分体会到: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国家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影响力都有着显著提高,我们倍感振奋,倍感骄傲,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两会的召开可谓汇集众智、凝聚人心,与会代表秉持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民代言、尽心履职,写下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新篇章。相信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再上新台阶,取得更大的成绩。  物理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赵昕表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作为一名基层团学干部,我们要围绕“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总目标,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更加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坚定信心,勇担使命,为一流大学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软件与应用科技学院辅导员夏晓东说,听完了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刻感受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要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等政策的实施充分体现党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和共青团干部,我将深刻领会两会提出的战略部署和大政方针,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管理工程学院博士辅导员彭超认为,通过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我深刻认识到,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必须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我要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牢记立德树人光荣使命,勇于担当,恪尽职守,凝心聚力做好本职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鼓舞学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勤奋学习,心怀家国,不负青春。  产业技术研究院2018级博士生张硕说,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一名软件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自己要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在自身的研究领域不断钻研,精准把握学科前沿动态与新兴方向布局,通过科学研究来发掘创造新知识,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戚敬渊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认真学习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深深地为自己身处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感到无比自豪。2019年是学习之年、落实之年、冲刺之年,我要吃透政府工作报告中的 ‘关键词’,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知识为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公共卫生学院2014级本科生纪望全表示,自己一直通过使用“学习强国APP”关注全国两会的有关消息。如今的中国经济实力雄厚,综合国力强盛,国际地位颇高,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本科生牛红雨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十分关注两会动态,通过观看直播视频、浏览实时报道了解最新议程和提案。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在此大背景下,中国必定会抓住新机遇、赢得新优势,成为崛起强国。我为祖国而自豪、骄傲!中国,加油!”  文学院2017级本科生黄坤一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作为一名文学专业学生,我认为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时俱进的。在新的历史阶段,我要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今后积极投身于传统文化教育中去,让传统文化扎根于人民心中,并将其发扬光大。(宣传部)